质量为本、客户为根、勇于拼搏、务实创新
据6月14日报道,在时下商界的流行语中,很难找出一个比“大数据”更吸引眼球的术语了。大数据的颠覆和创新作用几乎在每个行业都有体现,风电行业也不例外。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员创造了大数据一词,自诞生以来,它一直是一个模糊而诱人的概念,直到最近几年,才跃升为一个主流词汇。但是,人们对它的态度却仍占据了光谱的两端,一些人对它抱有近乎宗教崇拜的热情,认为大数据时代将释放出巨大的价值,是通往未来的必然之途。在一些观察者眼中,大数据已成为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第三生产力。而怀疑者称,大数据会威胁到知识产权,威胁到隐私保护,无法形成气候。
产业洞察研究院表示无论如何,大数据在风电领域已有所建树。
首先,结合了大数据分析和天气建模技术的能源电力系统能够提高风电的可靠性。以往对风资源的预测不够精准,在风能无法贡献预期功力时,火电就要作为后备电力。这样,电网对风电的依赖程度越高,需要建设后备电站的成本就越高。另外,启用火电站的就等于向环境中释放碳排。然而,在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温度、气压、湿度、降雨量、风向和风力等变量都得到充分考虑,对风电的预测更加精准。电网调度人员可以提前做好调度安排,也有助于电网消纳更多风电。
除了做到更精准的预测,检测和采集风机的运转数据、风场的运营数据还有利于风机制造商更好地改善风机的性能,风电场业主在追求风场效益最大化时也离不开大数据。
大数据在风电领域的应用前景看起来很美,但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将风机、风场的数据汇集起来并非易事。这些数据分散在风机制造商、风场业主、系统运营商和运维服务商等多个环节手中,他们能从这些数据中得到利益却无法做到合理分配,所以,有些利益相关方宁愿不分享这些数据。
知识产权问题也是大数据影响风电进程的一个拦路虎。试想,如果多家风机制造商都公开风机的设计数据,那将是整个行业的幸事,通过交流和分享,风机的设计会有所改善性,性能会提高。但出于商业竞争考虑,风机制造商往往将这些数据视为商业机密、竞争利器,不愿公开。同理,风场业主收集和保存的风电运行数据不但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好的业务决策,也有利于第三方运维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在实际情况下,运维商却很难得到这些数据。
风电行业的意义在于向终端消费者提供更稳定、更清洁、更廉价的电力,这是行业存在合理性的根据,也是业界努力的方向。共建并分享运营数据,进而激发这些数据的全部潜力才是风电行业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应有姿态。